95年前信达配资,即1930年6月12日,汉德利-佩奇公司制造的“海福德”轰炸机进行首次试飞。
英国皇家空军的“海福德”轰炸机。
这可以说是柴油朋克时代最奇特的轰炸机之一,正如您在图片中看到的那样,它的设计非常清丽脱俗。与绝大多数双翼飞机不同的是,它的机身和发动机舱并非安装在下翼,而是安装在上翼。
标准涂装的“海福德”轰炸机,并没有安装自卫武器。
关于这种发动机舱的设计,其实也很好理解,它可以让飞机在不加长起落架的情况下,配备大尺寸、高效螺旋桨。但是信达配资,为什么机身也要安装到上翼呢?唯一能想到的解释就是可以增加机背自卫机枪的射界。但是,为了这么一个次要性能,非要采用这样的古怪设计,真的值得吗?
展开前缘缝翼的“海福德”轰炸机。
尽管采用了如此夸张的设计,它的性能却相当差劲。最大飞行速度230千米/小时,升限6400米,最大载弹量1134千克,对于如此庞大的轰炸机来说,载弹量实在小得可怜。即便如此,“海福德”轰炸机还是在1932年服役并投入批量生产。
机场上的“海福德”轰炸机。
1937年初,“海福德”轰炸机停产,共生产124架,这样的产量在和平时期已经算不少了。上世纪30年代中期,“海福德”系列轰炸机构成了英国皇家空军远程轰炸机部队的主力机队。
飞行中的“海福德”轰炸机,机腹自卫枪塔处于展开状态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当时,没有一个领先的航空强国会批量生产这种概念过时的双翼轰炸机。只能说,英国在一战结束后,技术更新太慢,逐渐落后了。
这样的自卫枪塔被机组称为“垃圾桶”。
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,即使最顽固的保守派也意识到“海福德”系列轰炸机已经严重落后。所以,在1939年,也就是批量生产结束后仅仅两年,“海福德”系列轰炸机就退役了。它们并没有参加过一次作战任务,成为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葩。
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